经工程任务指挥部综合研判决策,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计划于5月29日实施发射。作为我国首个面向小行星探测的航天器,天问二号将通过单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伴飞、取样返回,以及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伴飞探测。
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最近时约为地月距离的40倍,其探测难度显著高于月球任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张晓天指出,天问二号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策略:首先伴飞目标天体,随后附着表面完成采样,最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这一技术路径基于我国探月工程积累的成熟经验,并通过机械臂钻取等创新方式提升采样可靠性。
天问二号任务周期预计为10年,前两年半将集中完成小行星2016HO3探测及样本返回。此后探测器将借助地球引力弹弓效应转向主带彗星311P探测。该彗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兼具彗星物质特征与小行星轨道特性,研究其构成与演化机制将深化人类对太阳系早期状态的理解。
小行星2016HO3作为地球准卫星,其轨道与地球高度同步,被视为研究太阳系形成过程的“活化石”。直径约40-100米的该天体可能源自远古撞击事件,2016年由泛星计划巡天望远镜首次发现。主带彗星311P则打破了传统彗星理论框架,其在小行星带释放尘埃的特性为天体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天问二号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进入新阶段。继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探测后,该任务将为后续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及天问四号木星系统探测奠定技术基础。张晓天强调,系列任务将持续推动深空探测能力提升,为揭开太阳系奥秘提供关键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