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万众期待”的星网

卫星互联网正成为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地,多个国家和地区加速布局。在国内,最受关注的当属肩负国家级战略任务的中国星网。今天我们来聊聊:“万众期待”的星网。
01
星网为什么备受瞩目?
1.星链的示范效应
截至2025年6月,SpaceX已累计发射逾8000颗星链卫星,通过低轨卫星为全球偏远地区、交通运输及军事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网络服务。根据SpaceX 2025年初发布的星链进展报告,其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460万,服务覆盖118个国家和地区。星链在商业模式上的成功闭环,向中国及全球展示了低轨卫星互联网规模化落地的可能。
图片
然而,星链带来的示范效应远超商业层面。俄乌冲突中,星链为乌克兰方面提供的网络通信、情报支援和作战支持,凸显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战略价值;军事能力之外,星链对轨道资源的快速占位,也给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的未来发展带来压力。根据国际电联(ITU)相关规则,频率和轨道资源实行“先占先得”机制,谁先递交申请且通过技术审核,谁就拥有使用权。在提出申请7年后,星座运营商需在2年内发射10%的卫星,5年内发射50%,并在7年内全部部署完成,否则会削减申请资源。SpaceX自2016年起陆续向国际电联(ITU)提交共4.2万颗卫星计划,通过“大规模发射、边部署边迭代”的策略,加速占据频轨资源。我国星网2020年申请,2027年至2030年是关键时间节点。
图片
2.产业需要牵引力除了前述的商业价值、军事能力以及国家战略意义外,星网也是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的牵引力来源。过去十年,中国商业航天已完成从0到1的关键突破,初步构建起基础能力体系,产业链在多地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但由于应用需求尚未迎来爆发期,行业整体仍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在此背景下,亟需星网和千帆星座这样商业前景明确、需求可预期的大型应用工程作为牵引,通过持续释放下游需求,推动上游产业链企业在建设中试错迭代,实现规模化生产、体系化配套,跑通“能服务、能赚钱、能持续进步”的产业闭环。图片正因如此,大家都盼着星网跑起来、快起来、带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热”起来。但星网成立至今已过去四年,推进节奏似乎并未如预期般迅猛,在这段被外界视作 “慢周期” 的时间里,星网都做了什么?
02
成立四年,星网进展如何?
1.技术验证和突破作为“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后来者,星网站在星链这个巨人肩膀上。在组网方式上采用了星链二代卫星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并且完成了两代激光通信终端的验证。并于2025年5月完成了全球首次基于5G NTN标准的手机直连卫星宽带视频通话试验。2.星座组网建设起步截至2025年6月,中国星网已完成1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51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包括17颗试验星和34颗组网卫星。组网卫星的部署自2024年底正式启动,现已完成四次,发射节奏逐步加快。
图片
按照计划,星网将在未来五年完成首批约10%的部署,即在2029年底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与目前完成数量相比,星网任务紧迫、压力明显。星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1、产业链能力不及预期主要体现在关键单机产品如激光通信终端、霍尔电推进器和可回收火箭在成本、产品成熟度以及产能上的严重不足。2.高层频频变动自2021年4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至今,中国星网高层多次更换。2025年6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由张冬辰更换为苟坪。图片除董事长职务调整外,中国星网总经理岗位的更替更为频繁,四年已历经三任总经理。频繁的人事调整反映出星网作为新组建央企,还在摸索方向、磨合管理团队,但高层的不稳定,客观上拖慢了整个项目的推进节奏,也是星网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03
国际卫星互联网进展
根据你好太空发布的《国际10大卫星互联网星座》统计,除了SpaceX的星链外,国际上已有多家企业和机构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图片
其中,美国在低轨卫星星座部署上无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已于2025年4月发射首批27颗卫星,并计划在2026年7月30日之前完成一半卫星的组网任务。铱星星座完成第二代部署后,持续稳定运行,为全球提供语音与数据服务。此外,AST SpaceMobile与Lynk Global等新兴企业,也在推进卫星直连手机的技术验证。欧洲则主要以政府牵头、联合推进的模式进行布局。O3b星座已实现商业化运营,并通过第二代mPOWER卫星向中轨高通量服务升级;一网第一代星座已基本部署完成,630多颗卫星在轨运行,面向全球政企市场提供服务。相较而言,中国星网整体仍处于星座建设的初期阶段,虽然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但从组网进度来看,与国际头部星座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04
是否有Plan B?
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保频占轨迫在眉睫的局势下,还有没有其他企业,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去做同样的事情?1.三大通信运营商2025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卫星研究组确认3GPP的NTN技术作为5G卫星唯一的技术方案,天地一体化的6G体系基本确立。因此,三大运营商从抢占技术护城河的角度是有意愿参与天地一体的6G天地一体化的通信体系的建设的。2025年1月16日,中国电信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院宣布携手华为等企业,依托“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成功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话;5月19日,数智星通(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联通旗下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另外,3月20日中国移动公布2024年年报,全年营运收入达104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83.73亿元。可见,同为央企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具备成熟的通信基础设施、用户网络和技术储备,也用充足的资金,在卫星互联网的地面服务、融合通信方面有天然优势,如果能参与星网建设或业务运营,有望大幅缩短落地路径。图片但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问题在于,作为现有通信业务的运营商,他们建设卫星互联网的动力不足,毕竟无论谁建成了“天上这张网”,三大运营商未来都能“分一杯羹”。2.千帆星座千帆星座是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上海垣信卫星运营的低轨互联网宽带通信卫星星座,计划2025年前发射648颗卫星,2027年前完成一期1296颗卫星组网建设,2030年前完成1.5万颗左右的卫星组网。截至2025年6月,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次组网卫星发射,共计90颗卫星。
图片
作为我国首个正式进入组网阶段的巨型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具有完整规划、技术储备以及国际化布局,但千帆发展的局限在于:没有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牌照。这代表着千帆星座的业务目前无法在国内落地,海外市场又被SpaceX等巨头占据。如果不能在国内建立基本业务形成造血能力,千帆星座的未来也是举步维艰。3.“圈外玩家”放眼国际,星链背后的马斯克、柯伊伯计划背后的贝索斯都不是原本的“圈内人”,他们一个来自汽车行业,一个来自互联网行业,却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制造能力到发射系统再到星座构建的整体布局。图片在中国,类似的条件也在逐步成熟,比如汽车行业吉利的李书福、小米的雷军,以及参与创建之江实验室的阿里巴巴等,未来这些“圈外玩家”有可能成为低轨卫星互联网市场的变量之一。
总结
2025年已经过半,星网的组网进度依然维持着两月一发的速度,而SpaceX今年已经能够做到一周两发,组网卫星超过8000颗。无论是出于国家战略安全发展的需要,还是商业航天产业和市场的需求,我们已经到了求变的时间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