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估值飙至4000亿美金:Starlink营收激增+星舰突破引领未来,但仍存不确定性?
据彭博社2025年7月9日报道,SpaceX正洽谈融资及内部股份出售计划,若交易达成,其估值或达4000亿美元。从2002年成立时的3000万美元估值,到如今的4000亿美元,SpaceX在过去23年实现飞跃,尤其自2020年起,Falcon火箭的稳定发射与回收、Starlink网络的快速扩张及Starship的测试进展成为估值飙升的关键驱动力。 Starlink是SpaceX估值的核心驱动力,贡献超50%营收。据报道,Starlink已生产超过1000万套用户终端设备,覆盖全球多个市场,用户超过500万,为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和手机直连卫星的差异化服务。Payload今年1月份的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Starlink营收预计达82亿美元,占总营收62%,得益于用户从230万增至460万。(网址:https://payloadspace.com/estimating-spacexs-2024-revenue/)。截至2025年7月,Starlink拥有超500万用户,发射超9100颗卫星,在轨正常业务状态模式的卫星超过7000颗(其中V2卫星3626颗,V1卫星3402颗),每次发射V2mini卫星可新增2.7Tbps容量,服务地面用户、海事、航空及空间任务。用户遍及了地面、海洋、低空以及空间,前几次的商业载人航天飞行中,就基于Starlink的星间链路为飞船提供了通信服务,同时美军也在提出空间中继卫星计划,预计未来,Starlink网络将为空间的卫星、飞船、火箭等提供更多的服务。截至2025年7月,SpaceX的Starlink已部署660颗V2MiniDTC(Direct-to-Cell)卫星,完成第一阶段星座建设,与美国T-Mobile、新西兰OneNZ、澳大利亚Optus、秘鲁Telefónica、日本KDDI等运营商合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目前服务限于短信和物联网,覆盖户外场景和偏远地区,为无地面网络区域提供通信保障。6月,乌克兰通过KyivstarSIM与Starlink完成通信测试,乌克兰国家电信局(NCEC)已批准其运营许可,计划2025年Q4推出商业D2C短信和OTT消息服务。在美国,T-Mobile于6月宣布,自7月23日起为Android和iOS用户提供短信、彩信、图片及短视频服务,10月将扩展至WhatsApp、X、GoogleMessages、AppleiMessage、AccuWeather等应用的数据访问。T-Mobile报告已服务超180万用户(包括从Verizon和AT&T转入的数万用户),发送超100万条、接收超300万条信息。未来资费定为10美元/月,日本KDDI-au定价1650日元/月,UQ移动“ComicPlanValue”和“ToktokuPlan2”用户为550日元/月,前6个月免费。其他国家多将DTC功能融入现有套餐,增强用户粘性。2025年5月,基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美国众包数据(超100万次测量)的分析显示,StarlinkDTC网络的RSRP中位数为-121dBm,低于T-Mobile地面网络的-97dBm;RSRQ为-9dB,SINR为0dB,理论吞吐量4Mbps/波束,优化后可达24Mbps。众包数据来自Android设备,收集StarlinkDS2D网络的LTE物理层指标: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INR(信干噪比)。地理范围覆盖美国,时间跨度8个月,结合卫星部署数据、T-Mobile覆盖地图和人口统计数据。主要结果如下:指标DS2D网络表现地面网络(T-Mobile)对比RSRP中位数-121dBm-97dBmRSRQ中位数-9dB-12dBSINR中位数0dB5dB当前理论吞吐量4Mbps/波束(户外)远高于DS2D潜在最大吞吐量24Mbps(频谱+功率优化后)——具体的论文如下图,然而,新西兰OneNZ反馈显示,网络覆盖非实时,短信收发延迟约30秒,影响用户体验。语音服务尚未推出,可能因带宽限制或技术瓶颈,未来需解决以支持更广泛应用,如视频通话或紧急通信。StarlinkDTC利用V2Mini卫星的先进相控阵天线和低轨道设计(约350公里),相比传统卫星延迟更低,速率更高,适合动态场景卫星移动通信。Starlink计划部署更多DTC卫星,提升全球覆盖率和容量,潜在市场包括农业物联网、灾害救援和偏远地区教育。此外,Starlink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如HawaiianAirlines)表明,DTC技术可扩展至机上通信,提供无缝连接。未来挑战:DTC网络需解决信号穿透力弱(室内覆盖差)、功耗高及设备兼容性问题。竞争方面,亚马逊Kuiper和ASTSpaceMobile的DTC项目正加速,可能分流市场。监管上,频谱分配和各国电信政策差异可能限制扩张速度。截至2025年7月,SpaceX的Starlink已发射9159颗卫星(包括22颗第三代卫星由Starship部署),其中超7000颗在预定轨道服役。超过90%的卫星在轨时间不超过4年,仅145颗寿命超5年,609颗超4年,显示星座年轻化与技术迭代速度。2025年5月完成16次星座发射(含1次Starship试验),6月12次,7月上旬发射频率放缓,可能因手机直连卫星(DTC)星座阶段性建成及V1卫星替换需求下降。Starlink持续降低成本,ARPU降至45美元/月,标准终端价格低至0元,50GB套餐外流量1美元/GB,与地面网络价格相当。高端服务如StarlinkBusiness(500美元/月)和Maritime(5000美元/月)满足企业与海事需求。低资费策略扩大用户基础,全球用户已超500万,覆盖偏远地区及高密度场景。随着资费的降低,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些情况,比如在人口聚集的赛事情况下,由于地面通信网络的拥挤,有些电视台选择使用卫星网络来做直播,比如法国通信公司将starlink终端集成到直播设备中,来避免使用拥挤的地面网络来进行直播,这一举动,似乎预示着,卫星网络在人口集中的某些场景下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不是传统的只用在无人区。根据2025年6月底Ookla发布的Speedtest报告,Starlink在民用航空WiFi领域表现卓越,显著提升机上互联体验。报告指出,机上WiFi已成为美国客户满意度(ACSI)的重要指标,尽管多数用户认为机上网络远逊于地面网络,但HawaiianAirlines和QatarAirways凭借Starlink技术,位居航空公司WiFi性能榜首。相较于传统GEO卫星,Starlink的低轨卫星(约550公里)提供更低延迟和更高速度,中位数下载速度达152.37Mbps,上传速度24.16Mbps,服务器延迟仅44ms。相比之下,Hughes(84.55Mbps)、Intelsat(61.61Mbps)和Viasat(50.38Mbps)虽提供稳定服务,但性能逊色。Starlink的相控阵天线和全球星座(超7000颗卫星)确保了广覆盖和高吞吐量,适合动态航空场景。
美国联合航空(UnitedAirlines)全面采用Starlink,为其“前程万里”(MileagePlus)会员提供免费WiFi,支持流媒体、购物和游戏等沉浸式娱乐体验,提升客户忠诚度。北欧航空(SAS)与Starlink合作,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门到门”(gate-to-gate)免费高速WiFi。Starlink还支持私人航空,如JSX和VistaJet,满足高端客户需求。2025年,Starlink计划为超5000架飞机提供服务,覆盖北美、欧洲和亚太。
并非所有航空公司选择Starlink。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s)与Viasat和Intelsat合作,达美航空(DeltaAirLines)则与Viasat和Hughes结盟,显示市场竞争激烈。Starlink需应对高昂的终端安装成本(每架飞机约10万美元)和频谱分配的监管限制。此外,亚马逊Kuiper和OneWeb的航空通信项目正加速,可能分流市场。展望:Starlink的低延迟和高带宽为航空业带来革命性变化,未来可扩展至实时视频会议和云游戏等高需求场景。然而,需解决成本、兼容性和监管问题,以巩固其在航空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完成150次轨道发射,美国占94次,其中SpaceX贡献78次,同比增长6%,5月单月完成16次,展现高频发射能力。SpaceX全年目标为180次,虽有压力,但预计将轻松超越2024年的144次,巩固全球领先地位。中国以36次位居第二,创历史新高。SpaceX通过可重复使用技术、垂直整合、高发射频率和创新商业模式,将发射成本降至传统航天系统的1/10-1/20,重塑航天经济。Falcon9单次发射报价6700万美元(2022年因通胀从6200万美元上调),每千克2720美元/千克,远低于NASA航天飞机的18000美元/千克。首级回收技术(截至2025年7月回收456次,单枚最多29次)降低30%-40%成本,直接成本约3670万美元,毛利率约40%,燃料成本仅10美元/千克。FalconHeavy报价9000万美元,运力63800千克至低地球轨道(LEO),每千克1500美元,性价比更高。Falcon9成功率超99%,保险费率仅4%(低于竞争对手的700万美元),赢得客户信赖。Starship目标单次发射成本200万-1000万美元,远低于当前测试成本(约1亿美元)。其每千克50-200美元的预期成本,比Falcon9低10-50倍,对比欧洲Ariane5(1.65亿美元,7000美元/千克)或俄罗斯Soyuz(8000美元/千克),优势显著。Starship的100吨运力将支持Starlink星座更新、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测。创新驱动:SpaceX通过自主生产90%组件(霍桑工厂)、模块化设计和拼车发射(如Transporter任务,50千克至SSO仅32.5万美元)优化成本。其“硅谷式”快速迭代开发模式,相比传统航天的高成本地面测试,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截至2025年7月,Starship完成9次全尺寸飞行测试,成功率44%。2024年第5次测试首用“筷子”机械臂捕捉SuperHeavy助推器,第6次验证太空点火,第7-9次因上层姿态控制和推进剂泄漏失败。第10次测试因6月爆炸推迟,日期待定。2025年计划25次发射,目标包括上层捕捉和轨道加油,技术改进聚焦Raptor3引擎、热防护系统和推进剂管理。Starship的100吨运力和低成本将革新航天产业:支持NASAArtemis3登月(2027年,投资40亿美元)、火星移民(2030年目标)和深空任务(如HWO望远镜)。其可推动Starlink1.2万颗卫星部署、太空旅游(如dearMoon项目)、月球/小行星采矿及星际物流,开启太空经济新时代。Starship的成功将使人类迈向“多星球物种”,但需克服FAA监管和技术瓶颈。 但是从当前来看,SpaceX还是存在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Starlink的发展可能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星舰等项目的延误或失败可能削弱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在高研发成本(数十亿美元)背景下,而且星舰是维持starlink未来大规模星座的关键,如果该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对于后面starlink等业务影响较大。亚马逊Kuiper、OneWeb等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追赶,以及新型火箭公司如BlueOrigin等在可重复使用火箭上的进展,可能侵蚀SpaceX的市场份额。卫星部署的国际监管(如轨道分配、频谱使用)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如中美航天竞争)可能限制Starlink的扩张。SpaceX高度依赖马斯克的战略决策,任何个人负面事件都可能影响公司形象和估值,当前马斯克与美国政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