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10—14日举行的美国卫星大会期间,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成为核心议题。几乎所有论坛都聚焦于设备直连卫星(D2C/D2D)的技术路径和市场前景。尽管行业专家对技术路线存在分歧,但卫星制造商和运营商均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场景与十年前讨论星链和一网时高度相似。
手机直连卫星的内涵正持续扩展。3GPP在Release16标准中首次提出"非地面网络"(NTN)概念,涵盖卫星、无人机等非地面通信方案。随着Release17完成IoT-NTN和NR-NTN标准冻结,芯片商、设备商与运营商达成技术共识,推动地面通信巨头加速涌入NTN领域。
2023年至今,产业按通信协议分化出三大技术路线:存量手机直连、在轨卫星直连和NTN标准直连。
星链系统已进入商用阶段,截至2025年5月6日部署609颗直连卫星,2024年推出文本服务。其与T-Mobile合作在美国提供免费短信服务,新西兰OneNZ和日本KDDI相继启动商业运营。AST空间移动公司采用巨型天线技术路线,计划2025年发射200平方米天线的Block-2卫星。领克全球公司近期获得SES和Intelsat战略投资,加速星座建设。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被卫迅收购后持续推进L频段直连服务,牵头成立移动卫星服务协会(MSSA),整合超100MHz频谱资源。阿联酋Thuraya公司完成5G窄带连接测试,计划2025年推出商业服务。铱星公司启动"星尘计划",推动在轨星座支持3GPP标准。全球星公司与苹果深度绑定,获得17颗补充卫星订单,并启动50颗NTN卫星的新星座计划。
西班牙Sateliot公司完成7000万欧元融资,计划部署百颗纳卫星星座。美国Omnispace公司聚焦服务落地,在巴西和非洲推进NTN商用。Skylo公司创新采用虚拟网络模式,与德国电信、Verizon合作提供紧急通信服务。芯片巨头联发科、高通、三星均推出支持NTN标准的基带芯片,加速终端生态成熟。
技术内涵持续扩展,终端形态从手机延伸至物联网设备,联发科成功实现Ku频段NTN在轨验证。存量手机概念面临重构,预计2030年全球存量手机将普遍支持NTN功能。商业策略逐渐清晰,T-Mobile和Verizon采用"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收费"模式。频段资源持续扩展,Ku/Ka频段有望纳入3GPP Release19标准。
资金需求仍是关键瓶颈,AST空间移动公司存在超10亿美元资金缺口。发射资源高度依赖SpaceX,全球运力不足制约星座部署。全球落地存在主权和干扰难题,Starlink与Omnispace频段冲突凸显监管复杂性。技术路线尚未形成最优解,新进入者面临MSSA联盟的频谱壁垒。
随着3GPP标准加速统一,手机直连卫星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度重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已实现全球首次5G NTN宽带视频通话,标志着天地融合通信进入新阶段。产业竞争焦点已从技术路线之争转向商业化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