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全链条加速布局 商业航天迎产业扩张期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陆续首飞;顶层设计强化牵引,产业资本加速入场;构建起“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坐拥万亿元市场规模。“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航天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实现快速成长。步入8月,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不足半年,相关行业和企业正主动作为,推动商业航天迈向新高度。研究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2.8万亿元。

产业发展实现多点突破。8月4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该组卫星由银河航天研制,标志着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生产此类卫星。银河航天卫星型号总师胡照表示,公司正加快从少量定制向批量生产模式变迁,核心单机产品自主研制,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并行总装和测试。“十四五”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卫星研制方面,关键技术不断创新,批量生产和太空组网能力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千帆星座”完成5批次90颗卫星发射,“GW星座”完成6批次低轨卫星发射。火箭发射领域,朱雀二号、谷神星一号、引力一号等10余款新型号商业火箭陆续首飞,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累计商业火箭发射次数达39次。发射场建设同步推进,东方航天港作为我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围绕陆海联动、星箭一体布局。东方航天港集团董事长高中前介绍,项目构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全产业链条。同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实现商业航天基础设施零的突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所所长杨柯巍指出,过去五年,商业航天在产业链各环节取得多点突破,产业规模自2020年突破万亿元后持续增长,2024年达2.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约22%,2025年预计增至2.8万亿元。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全产业链加速布局。商业航天领域迎来投融资热潮,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企业启动上市辅导,开启A股征程。证监会近期发布意见,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融资市场活跃度提升,泰伯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航天领域披露融资总额超150亿元,同比增长近40%。杨柯巍分析,火箭和卫星制造是融资热点,A轮和B轮融资占比超50%,显示企业从初创期迈入成长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投资主力,提供耐心资本支持。政策层面,顶层设计持续强化,《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安全监管、卫星网络协调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地方层面,近三年20多个省区市发布40余项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化落地和场景开拓,带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创新。

市场活力将持续释放。可重复使用火箭有望迎来首飞,“千帆星座”和“GW星座”组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下游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将更贴近百姓生活需求,国际合作持续拓展。杨柯巍认为,在政策、技术和资本助力下,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将突破,市场活力接续释放。我国制造业配套优势为上游提供支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活下游潜力。产业链各环节主动谋新,银河航天胡照表示,将加速星座组网、星上大能源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卫星低成本批量生产。东方航天港高中前强调,将保障多次海上发射和试验任务,提升火箭总装能力,打造商业火箭生产基地,并增强空天信息服务能力。专家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杨柯巍展望,政府和市场协同将推动全链条提质降本增效,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队伍壮大,协同做强设计制造、发射回收、测控运营等环节,激发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的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