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进入高景气阶段的大背景下,诸多企业正加速入局掘金万亿蓝海赛道。赛迪智库分析指出,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产业生态加速形成,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细分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国内商业航天在各类企业布局下快速发展。吉利星座于8月9日成功发射第四轨卫星,目前已有41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覆盖能力和可靠性显著提升。预计两个月内,在轨卫星数量将增至64颗,完成一期组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热点事件频发,SpaceX旗下星链项目已有超过8000颗卫星在轨,并收获首份火星商业载荷发射订单。国内市场同样迈入提速期,航天驭星等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低轨卫星密集发射。吉利星座分别在2022年6月、2024年2月、2024年9月和2025年8月完成四次发射,卫星稳定运行。
被誉为中国民营“星链”的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运营,具备建设周期短和成本低等优势。单星制造成本约为1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传统物联通信星座,具备强商业可复制性。爱建证券研报认为,低轨轨道资源稀缺性推动全球进入密集发射周期。
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日益拓展,毕马威报告指出,卫星技术为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提供核心技术底座。吉利星座已完成车载卫星通信芯片、模组等研发,实现规模化上车应用,银河星耀8、领克900、极氪001等车型已搭载该技术,在无地面网络时提供紧急联络服务。此外,吉利星座还服务于成都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
在出海方面,吉利星座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市场,与阿曼、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构建政企协同体系。一期组网完成后,将向全球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