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航天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西安举行​​

8月27日,航天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召开。此次会议以“航天农业从陕西走向世界”为核心主题,聚焦航天农业赋能乡村振兴与种业发展,旨在为航天农业国际合作及技术成果全球共享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西安中加卫星通讯产业园主任袁国骏作主题报告,解读中国航天农业科技前沿成果与产业化进程。他指出,航天农业集成高空探测火箭、卫星遥感、北斗定位、航天育种等顶尖技术,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推动智慧农业建设;陕西作为航空航天大省,依托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已实现航天农业贯穿“耕种管收储运销”全产业链。同时,作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安中加卫星通讯产业园将承担起“航天农业从陕西走向世界”的使命。

在全球化背景下,航天农业国际合作成为焦点。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部长苗欣介绍了陕西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农业科技融合”“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农业技术共享的经验;环球网执行总编石丁表示,将发挥国际传播优势,搭建航天农业技术成果与全球需求的对接桥梁,让“中国航天农业”成为全球农业现代化的“中国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育种技术在陕西已经形成"空间诱变-地面筛选-分子验证"的全流程研究体系。

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爱梅分享实践成果,该中心作为全国首家专业航天育种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建有三大核心科研平台及近500亩地面选育基地,累计将600多份植物材料送入太空,选育出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全国推广。“航天育种通过太空极端环境(宇宙射线、微重力)诱导种子基因定向改良,培育抗逆性强、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田爱梅表示,航天育种能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长(8-10年)、效率低的瓶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支撑。

此外,与会代表们围绕“航天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航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等议题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航天育种可为世界种业“芯片”升级注入动能,发展智慧型航天农业,如卫星遥感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等,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会议最后,与会各方达成共识:未来将聚焦联合搭建航天农业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推动中国航天育种技术、智慧农业装备“走出去”,持续深化航天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