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国家队”——上海商星
上海商星主要从事商业卫星总体设计集成和卫星数据开发应用,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产业市场机制与科研模式转型的先锋队和试验田。今天我们来聊聊:商业航天“国家队”——上海商星。上海商星,全称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商业卫星系统公司。致力于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及终端客户的系统论证、卫星设计、整星集成、批量制造服务体系,并建立完整的卫星、地面终端和应用处理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产业链。中国商星全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内部也称其为北京商星。上海商星,原隶属于航天科技八院。2024年11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托管,但双方法人独立、业务独立。上海商星主要从事“系统解决方案”、“卫星总体设计”、“核心产品研制”、“总装集成测试”四大业务板块。卫星类型覆盖通信、遥感两大领域;卫星规模从50kg级到5吨级;卫星轨道覆盖高、中、低全类型。已累计承接近30颗卫星的研制论证任务,并已成功发射10颗卫星。上海商星自研的新型柔性太阳翼具有高收纳比、高刚度、高可靠等特点,不仅解决了传统太阳翼“收纳比低、成本高、兼容性差”的痛点,还推动了卫星平台向“轻量化、模块化、低成本”方向发展。目前,第一代柔性太阳翼产品经多次在轨验证,技术状态全面定型,产线已全面开展建设,2025年底可达年产200套。同步研发的下一代百平米级太阳翼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验证,并将实现“成本降低30%+发电提升40%+周期缩短50%”的研制目标。上海商星计划依托我国大规模卫星星座的组网需求,依托长三角产业协同优势,研制卫星平台、核心载荷及关键部组件等核心产品;通过建造智能化卫星量产基地,实现年产百颗500kg级商业卫星、年交付200套柔性太阳翼的目标,将单星研制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此外,上海商星还计划通过突破卫星系统级核心技术、打造模块化卫星平台、发展柔性太阳翼、高集成度星上信息系统等核心产品,形成与其它商业航天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上海商星背靠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商星,通过航天科技八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利用商业化运营优势,将成为我国商业卫星公司的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