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IFT-11发射预告:第二代星舰收官一搏

图片
10月12日,马斯克在X平台简短宣布,星舰第11次综合飞行测试(IFT-11)瞄准周一——10月13日下午约5点拉开帷幕。但SpaceX官网最新更新显示,发射窗口已微调至当地时间下午6:15开启,即美国中部夏令时间(CDT)下午6:15开启窗口,持续约75分钟,直至7:30结束。这相当于北京时间10月14日早7:15至8:30,考虑到时差和天气变数,SpaceX随时可能微调。作为第二代星舰的收官之作,这场亚轨道冒险将收集宝贵数据,为即将登场的V3星舰铺路。继IFT-10的平稳溅落后,第二代星舰能否再续辉煌,还是会以壮烈谢幕?
图片
●发射前夜:许可就绪,变数犹存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早在10月上旬就亮起绿灯,批准这条从星舰基地起飞、横跨两大洋的亚轨道轨迹。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航行警告(NAVTEX)覆盖墨西哥湾至印度洋的风险区,备用日期直至10月19日,凸显测试的弹性——技术故障、发动机校验或热带余波都可能延期。目前天气预报显示,首选发射日10月13日星舰基地晴朗,风速适中,但热带风暴季尾巴仍添不确定性。
现场影像显示,当地时间10月11日傍晚6点半左右,超重型助推器B15-2与星舰飞船S38堆叠合体。作为Block 2的收官主角,B15-2曾在IFT-8中首飞并被塔臂捕捉,此次复用24台V2版猛禽发动机,这些「二手货」经实战检验,体现SpaceX对全复用的追求。而复用发动机数量少于前代B14的29台,可能为替换潜在问题件,且能消耗库存,为V3腾空间。
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38尾翼(用于再入时控制姿态的活动翼面)的背风侧,贴有少量六边形隔热片。▲从现场照片看,这些隔热片零星分布,远非全覆盖。这是一种针对性防护设计:再入时,主热流冲击迎风侧,但背风侧仍可能遭受反射热或湍流渗漏,尤其在动态机动中姿态变化剧烈。添加这些隔热片,能测试额外保护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防止热应力导致的微裂纹,同时为第三代优化热盾布局提供数据——本质上,是SpaceX在「裸奔」测试中留的一手后备,确保实验激进而不失控。
图片
图片
●飞行流程:从热分离到软溅落,全程拆解高光与痛点IFT-11时长逾66分钟,轨迹与前次类似,却注入更多实验元素。起飞后约2分39秒,先是执行热分离操作:S38点火脱离,10秒后B15-2启动返航点火,反推调整路径,持续49秒至3分38秒关机,继而抛弃热分离环。6分20秒,B15-2点燃13台发动机启动着陆点火,切换至5台进行「偏转阶段」,用于路径微调的机动段,最终用3台中心发动机悬停溅落墨西哥湾。这一操作模拟下一代V3超重型操作,强调发动机突发关机状况的冗余设计,即使一台关机也能稳定姿态。B15-2着陆点火16秒后关机,溅落墨西哥湾目标海域,触发AFTS自毁解体,这枚复用助推器完成此次使命。焦点再转向星舰飞船S38:热分离后持续上升,8分58秒主发动机关机,进入亚轨道惯性飞行。18分28秒至25分33秒,S38演示释放8颗星链模拟器,预演批量部署。体积和质量仿真下一代卫星的负载,这些家伙将在再入时化为灰烬。IFT-10中S37首次成功演示部署能力。37分49秒,S38启动单台真空版猛禽点火测试,如果成功,这将是继IFT-6的S31、IFT-10的S37之后第三次验证星舰太空再点火能力。
图片
47分43秒撞入大气层,开始进入最具挑战的再入阶段。为极限测试飞船热盾,测试团队有意移除少量隔热瓦,一些区域甚至没有备用烧蚀层(在高温下汽化吸收热的材料)。再入末段上演新式重头戏:S38执行「动态倾斜机动」,像飞机侧倾转弯般控制姿态的动作,测试亚音速引导算法——低速阶段的导航计算,模拟未来返回星舰基地的路径。这不是炫技,而是为V3铺路,确保星舰在低速时精准操控,避免偏航。1小时3分30秒穿越音障(音速过渡区),1小时3分52秒进入亚音速(低于音速)。1小时5分58秒,启动着陆点火反推减速,2秒后翻转机动,神龙摆尾般翻身竖直,1小时6分9秒继续着陆燃烧,但这次从以往3台猛禽减至2台,强调极致冗余和效率:少一台意味着更低燃料消耗,却考验控制算法的精细度,如果一台突发故障,剩余一台须瞬间补位,模拟真实复用场景下的极限生存。直至1小时6分25秒软溅落印度洋,轻柔入水,目标精度1米内——比IFT-10的3米偏差更小,验证着陆精度迭代。
图片
●技术跃进:第二代收官,热盾密封直击复用瓶颈作为第二代星舰(Block 2)的谢幕飞行,IFT-11浓缩从IFT-5到10的精华,却直捅痛点:热盾瓦片脱落和渗漏。S38大胆移除部分六边形隔热片,甚至某些点位无烧蚀层(汽化吸热的备用材料),这像脱掉盔甲上阵,压力测试粘合极限。测试团队引入「crunch wrap」密封层——一种柔韧耐高温的包覆层,就像「太空卷饼皮」一样包裹瓦片缝隙,阻挡高温等离子渗入。源于IFT-10裙部微爆的教训,这一升级从局部扩展,如果奏效,未来将让维护从数周缩至几天甚至几小时,推动星舰像飞机般频繁飞行。IFT-11收官意味浓厚,重复使用助推器B15-2,验证第二代星舰的边界——从亚轨道数据到模拟部署,桥接向全复用转型,却有意避开塔塔捕回收,聚焦溅落安全。第二代收官的意义在于,验证从原型到成熟的路径:热盾从易损到韧性、发动机从实验到复用,一切数据都将注入第三代,加速星舰从测试工具转为可靠运载器。IFT-11这不只是结束,而是为V3注入信心:推力跃升,热盾革命,载荷从当前50吨级飙至100吨以上。当然,激进总伴随风险。移除瓦片可能引发结构损伤,甚至影响机动精度,导致再入失控。IFT-10的裙部微爆(底部高温失效)教训犹在,如果密封技术失效,S38或将重蹈覆辙。助推器溅落虽安全,但尝试切换至5台进行「偏转阶段」,如果数据偏差很大,V3首飞将不会尝试「筷子夹火箭」。在Reddit的r/SpaceXLounge和r/spacex子版,IFT-11引发数百帖讨论。一些用户认为,SpaceX内部数据显示,前10次试飞收集了上万传感器读数,这次IFT-11将添加更多,化险为夷。还有用户感概:「这次不像前几次那么狂热,但数据积累必不可少」。这些声音反映社区共识:认可SpaceX的迭代路径,却警惕风险。整体情绪乐观,认为IFT-11将为第三代星舰——计划2026年首飞——注入活力。
图片
●展望V3:从124米巨兽到火星先锋IFT-11收官后,将迎来SpaceX的第三代星舰(Starship V3)——或称Block 3,并非简单升级,而是对前代痛点的革命性回应:从猛禽3号发动机的简洁高效,到热盾的韧性跃升,这艘124米高的太空巨兽瞄准100吨以上LEO负载,预示着人类向月球、火星进发的关键一步。回溯前10次飞行测试,从爆炸的教训到精准溅落,V3的诞生标志着星舰从实验平台向可靠运载器的华丽转身。眼下IFT-11,这场收官秀成为转折:V2试飞谢幕,V3时代破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