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星程:开启国产通信卫星新纪元——纪念“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10周年
十载星程映初心,国产卫星启新篇。2025年,“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迎来了发射10周年。作为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公司”)向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采购的首颗国产“东方红”四号平台通信卫星,“亚太”九号通信卫星于2015年10月1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于同年12月4日完成在轨交付。此星可谓意义重大,这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实现向国际成熟运营商提供整星出口,打破了欧美航天企业对高端市场的长期垄断。图1“亚太”九号卫星发射图10年来,“亚太”九号在轨稳定运行,以实践验证了国产卫星的技术实力。本文通过回溯“亚太”九号项目历程及双方10年合作积淀,展现国产通信卫星从“跟跑”到“并跑”的战略跨越,以及长城公司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为全球航天产业合作所贡献的高性价比中国方案。
亚太公司和长城公司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自1994年7月21日“亚太”一号通信卫星发射,至2012年11月27日“亚太”7B通信卫星(即“中星”12号通信卫星)发射,长城公司在18年间使用“长征”火箭为亚太公司提供了7次发射服务。可以说,亚太公司作为长城公司和“长征”火箭的优质客户,长期以来的坚定选择与高度认可一直伴随着中国航天国际化事业的发展壮大。
2012年“亚太”7B卫星发射前夕,亚太公司通过对“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的考察、认可,开始与长城公司洽谈142°E轨位开发卫星项目事宜,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亚太”九号卫星项目。至此,亚太公司也从中国航天的发射服务客户转变为整星在轨交付客户,更是首个国际成熟运营商客户。
“亚太”九号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卫星设计有6个波束,星上配置32路C频段转发器和14路Ku频段转发器,可以实现波束间切换,且具备交链功能。卫星质量约为5250kg,寿命不少于15年。“亚太”九号卫星波束切换多,可用的转发器通道数量达到82个,比此前同平台卫星中转发器最多的“中星”11号多出32个通道;所用的切换开关数量达到245个,比“中星”11号多67个;所用的输入/输出多工器的通道数量更是达到了158个,比“中星”11号多了60个。当时,在研的“亚太”九号卫星是所有“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中设计最复杂、质量最大、转发器数和切换最多的一颗。图2“亚太”九号卫星紧缩场图
按照“亚太”九号卫星在轨交付合同,长城公司向亚太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亚太”九号通信卫星研制、“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地面基带和卫星控制中心软件等地面控制系统、早期轨道段操作和在轨测试(LEOP&IOT)、发射和在轨1年保险、卫星模拟器研制交付、3个月现场支持服务、卫星和地面系统的培训、全寿命技术支持服务等一揽子服务。项目启动至交付的35个月履约周期中,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协同卫星制造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制造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LEOP&IOT及地面系统分包商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发射及在轨险出单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等分包商和支持单位,按照合同进度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图3“亚太”九号卫星成功定点后带有发射日和定点日邮戳的项目人员签名首日封图
在此之前,长城公司已成功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4个国家提供了5颗“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的在轨交付服务,“亚太”九号是第6颗。项目履约期间,长城公司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充分发挥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优势,将卫星、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和地面系统等分包单位形成合力,按合同约定推进履约工作。同时,长城公司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亚太公司作为成熟运营商客户,对项目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给总承包商和分包单位所带来的牵引与发展。亚太公司此前的卫星均为美制、欧制的国际主流通信卫星产品,他们结合过往美制、欧制卫星项目经验,对“亚太”九号项目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使得长城公司和星箭制造商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在履约中更加勤于思考、更加勇于探索、更加善于归纳,对于整星在轨交付业务全链条完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亚太”九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航天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催化剂,亦是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长城公司与亚太公司在“亚太”九号卫星项目上的成功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示范效应,尤其是“亚太”九号良好的在轨表现和项目执行中的多个“首次”与创新,更是坚定了国际卫星市场对“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成熟度和可靠性的认可:首次租用第三国海外测站进行在轨测试;通过“亚太”九号保险安排实现“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组批预约保险的落地;首次按照国际规则完成LEOP和漂星阶段过路干扰通知和频率协调;首次利用长城香港平台进行项目运作与融资等。(一)一站式服务与综合性价比的杰出标杆在“亚太”九号之前,国际成熟运营商客户大多选择自行采购欧美制卫星,这就需要自行协调确认发射服务商签署发射服务合同,自行向国际保险界安排发射及在轨保险等。而“亚太”九号项目则开创了中国航天对国际成熟运营商“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先河,一份整星在轨交付合同的服务范围覆盖卫星研制、发射、地面系统、在轨测试、保险、融资及全寿命技术支持等全流程。这种“交钥匙工程”不仅降低了客户的协调成本,更通过整合中国航天全产业链资源实现了综合成本优化;不仅在技术上追平同期欧美制卫星,在按照整星在轨交付总价平均测算每年单路转发器的价格上,也全面追平同期欧美制卫星甚至略有优势这为后续国际项目树立了性价比的标杆,从而使得许多区域性和国际性成熟运营商在新卫星采购招标阶段都将长城公司视为值得深入沟通和协调推进的供应商。(二)海外资源整合与协同的可复制经验
鉴于当时“东方红”四号平台波束偏置能力的限制,长城公司创新性地采用了“香港+印尼雅加达”双地面站协同开展在轨测试的方案,首次租用第三国海外地面测站完成复杂波束在轨测试。由于亚太公司自有的香港大埔地面站无法覆盖“亚太”九号的印尼波束及Ku南波束的方向图测试,长城公司从项目初期就联合各方开展多轨位(136°E至146°E)与多站址(新加坡、印尼雅加达、澳大利亚珀斯等)论证,最终选定按照136.5°E轨位通过香港站测试、142°E轨位通过雅加达站测试的方案。在轨测试阶段,跨国同步完成了509个测试项目,包括6个波束的转发器性能验证、波束切换功能测试等关键环节,其中雅加达站重点承担南半球波束的极化隔离度、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等指标测试,有效填补了香港站覆盖盲区。这不仅验证了中国航天海外资源整合能力,更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海外租站工作流程,为后续多个整星在轨项目的海外测试,甚至多国多站跟踪电推升轨工作等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三)专业精准把握保险安排的最佳时机“亚太”九号卫星的建造期恰逢国际卫星和发射保险市场的周期性价格低谷,为利用有利时机锁定和降低项目保险成本,长城公司于2014年上半年,即发射前约一年半,就提前启动“亚太”九号卫星发射保险安排工作,不仅使得“亚太”九号以历史最低费率达成了发射及在轨1年保险协议,还以此为基础推动“东方红”四号平台组批预约保险(Open Cover)落地。该组批预约保险由多家国际航天险承保人共同参与,单一项目总保险额度达到80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在轨交付总价的近40%,这种模式将后续同一平台卫星纳入统一保险池,通过风险分散机制使同一平台多个项目一定程度上规避国际航天险市场波动,锁定优惠费率。长城公司后续还将组批预约保单的形式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卫星平台和运载发射款型,为大量国内外用户提供了保险安排便利且节省了保费成本。(四)开创过路干扰协调的行业经典案例
长城公司提前6个月启动频率协调工作,联合亚太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完成对40余家国际运营商、近200颗在轨卫星的轨道参数比对,重点分析临近轨位以及136.5°E至142°E轨位漂移路径上卫星情况,制定频率干扰规避方案,使“亚太”九号项目严格遵循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则,构建了“预测-协调-规避”全流程干扰管理机制,最终实现了发射及早期轨道全过程零干扰事件。提前6个月预测规划,提前3个月预协调,最终提前72h以上正式致函和分析确认回执,长城公司过路干扰协调工作的专业性得到了国际电联和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卫星频率协调的标杆案例。
图4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定点大红屏(五)破解项目资金周转难题的国际化运作模式
根据合同约定,亚太公司仅在卫星建造期支付20%合同款,剩余80%则在完成在轨交付后一次性支付,这一合同约定导致项目中期存在星箭研制及发射险保费支付方面的资金缺口。为此,长城公司创新性地以长城香港子公司为主体,在履约过程中成功落地6500万美元海外贷款,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国内同类项目。此次海外融资不仅是中国航天首次以香港平台运作的国际商业贷款,更为后续高资金体量、迟收款进度的项目提供了成熟模板,推动中国航天形成“境内研发+海外融资+全球服务”的国际化运作模式。
自2015年“亚太”九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亚太公司和长城公司的合作进入深度协同阶段,开启了“10年星程”的大幕,10年间通过“亚太”6C、“亚太”6D和“亚太”6E等项目的接续实施,构建了从传统通信卫星到高通量通信卫星,从化推星到全电推星,从单一在轨交付到全产业链合作的立体化合作格局,成为中国航天“走出去”与国际成熟运营商合作的典范。(一)“亚太”6C:“东方红”四号平台合作的深化与市场信心的巩固
2015年10月17日,“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亚太公司与长城公司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当场签署了“亚太”6C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亚太”6C卫星延续东方红四号平台成熟技术,定点于134°E轨位,主要接替“亚太”六号卫星,覆盖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提供VSAT通信、视频广播、移动网络基站传输等服务。相较于“亚太”九号,“亚太”6C在载荷灵活性上进一步优化。2018年5月4日,“亚太”6C卫星由“长征”三号B火箭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转发器出租率即超过了70%,验证了“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的市场持续竞争力,也推动了亚太公司后续继续采购国产高通量卫星和后续合作的决策步伐。(二)“亚太”6D:“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全配置平台与高通量载荷双突破
随着亚太地区海事通信、航空互联网、偏远地区宽带接入等的需求不断提升,亚太公司于2016年设立联营公司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星通”),同年与长城公司签署了“亚太”6D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亚太”6D卫星是“东方红”四号平台增强型全配置的首发星,除配置传统化推外,还配置了国产离子电推力器进行南北位保。同时,“亚太”6D卫星还是全球第一颗为卫星移动业务优化的Ku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容量超50Gbit/s,配置90个Ku用户波束和8个Ka馈电波束,以卫星“可视范围全覆盖”的特殊设计为整个亚太地区的航空机载、海事船载及陆地车载提供卫星宽带通信。“亚太”6D卫星于2020年7月9日成功发射,并与“亚太”6C卫星共轨运营于134.5°E轨位。(三)“亚太”6E:合资合作引领国产全电推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2021年,亚太公司和长城公司联合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在香港投资设立亚太星联卫星有限公司,并以该合资公司为主体采购“亚太”6E通信卫星,将双方的“买卖关系”升级为风险共担的战略伙伴。“亚太”6E卫星采用“东方红”系列首个全电推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E研制,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超 30Gbit/s,部署于134°E轨位(与“亚太”6C/D共轨运营)。“亚太”6E卫星覆盖印度尼西亚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印度尼西亚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作为首颗国产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的成功交付和运营无论是对于实现卫星平台高承载、低成本,提升我国卫星平台国际竞争力,还是对于实现卫星全自主轨道提升和长期在轨自主工作,提升我国卫星平台智能自主水平,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0年间,亚太公司与长城公司合作的通信卫星数量多达4颗,占亚太公司现有在轨卫星总数的2/3,总合同金额超过7.5亿美元,无论是对于“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的技术发展,还是国际市场推广,“亚太”系列星群的在轨闪耀均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亚太”九号开启长城公司与亚太公司的10年星程,长城公司也在项目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成长,收获的经验与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顶层设计与系统统筹:整星在轨交付的核心保障
“亚太”九号项目印证了顶层设计与大系统统筹的关键作用。长城公司以总承包商身份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模式,将卫星研制、发射、地面系统等工程环节与保险、融资等金融环节纳入统一管理,实现高质高效履约。这种“交钥匙工程”模式不仅降低客户协调成本,更通过全流程资源整合优化综合成本,为复杂航天项目提供了系统级解决方案范本。
图5项目团队和“亚太”监造团队在发射场的合影(二)客户深耕与品牌效应:市场拓展的加速器长期合作积累与客户信任是业务突破与的基石。亚太公司从发射服务客户升级为整星在轨交付客户的历程,体现了“熟客”深耕的价值。其作为国际成熟运营商的示范效应,结合“亚太”系列卫星的高性价比表现,形成了“用户品牌背书”的天然广告,不仅推动后续亚太星群项目的接续落地,更为中国航天打开全球市场,尤其是高端国际客户市场,提供了信任基础。(三)高轨整星交付业务迁移:低轨星座的降维赋能
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高门槛、高价值、高复杂性几乎达到了全球卫星市场的天花板,而其中的业务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均可向低轨卫星交付、星座交付领域延伸。“亚太”九号首创的海外测站协同测试、频率干扰协调机制等技术,以及组批保险、融资创新等管理经验,为低轨商业卫星及星座的在轨交付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其中大多可直接应用于低轨卫星和星座产品和服务的顶层设计,有助于降低低轨项目风险与成本,为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从“亚太”九号开创“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服务国际成熟运营商的先河,到“亚太”6C、6D、6E接力升空,三星共轨,长城公司与亚太公司逐步构建了从传统通信到高通量宽带、从单一交付到全产业链协同的合作新范式。
星程十载,铸梦共赢。长城公司与亚太公司10年间的深度合作,不仅树立了产业链各领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标杆,更为全球通信卫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深度合作发展的范例。站在“亚太”九号发射1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长城公司与亚太公司正在探讨全灵活载荷、智能化平台等未来通信卫星合作的新技术与新领域,双方将继续以具体项目为抓手,让每一颗卫星都成为连接机遇的纽带,在浩瀚星空中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务实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