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商业航天稳步快跑 “太空旅游”渐行渐近

经济参考报报道,在第四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我国太空旅游的最新进展引发关注。与会专家表示,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和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商业航天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太空旅游正加速走向现实。

大会同期展览展示了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力鸿二号模型。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飞行器采用箭船分离方式将乘客送至太空:载人舱在既定高度与火箭分离,穿越100公里卡门线后经历约4分钟失重状态,随后以伞降方式返回地面,火箭则垂直着陆回收。其设计目标为可重复使用超30次,以降低飞行成本。

可复用火箭技术的突破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支撑。2025年底至2026年初,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多款可复用火箭将迎来密集首飞。

卫星应用领域也在持续拓展。微纳星空即将发射的MN200S-2(01B)星作为商业X波段相控阵雷达成像卫星,可应用于应急救灾、海洋监测等多个场景。公司已启动批量化、低成本卫星制造,配合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已覆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应用等环节。北京形成"南箭北星"产业格局:亦庄打造火箭大街科研基地,海淀区聚集近200家卫星相关企业。卫星小镇规划包含先导区、核心区及公共服务平台,将重点引入卫星产业链企业并提供专业测试服务。

专家指出,商业航天发展需突破现有模式,创造新需求。如太空旅游将日常生活延伸至太空,未来低空经济、空间互联网等领域将拓展产业空间。

业内同时指出,商业航天仍面临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挑战。国家正通过政策扶持和行业规范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太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商业航天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增长点,将在全球太空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