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乌克兰战场上,传统通信系统在俄罗斯电子战干扰下濒临崩溃。埃隆·马斯克宣布免费向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迅速成为战场的生命线,被西方媒体誉为“科技拯救战争”的奇迹。然而,短短一年后,免费变成了昂贵的依赖。乌克兰政府和西方盟友开始支付高昂费用,而马斯克的个人意志更是直接影响星链的可用性。他承认,曾拒绝在克里米亚附近启用星链,以避免乌军利用其发动攻击。2025年3月,围绕星链的争议进一步升级。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批评马斯克,称波兰政府已为乌克兰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星链费用,却仍受制于SpaceX的决策。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怒斥:“闭嘴,小人物。你们的贡献微不足道,而且星链是无可替代的。”美国参议员鲁比奥更是直言:“如果没有星链,乌克兰早就输了战争。”
星链的核心功能是通信,而非硬杀伤能力。它无法制导导弹、导航战车或侦察目标,但其通信功能足以影响战局。乌克兰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在战争中遭受重创,星链成为乌军的“及时雨”。乌军通过星链协调炮兵打击、操控无人机、调整部队部署,前线士兵依赖星链与指挥部保持联系,后方团队则利用星链传播信息、控制舆论。可以说,没有星链,乌克兰无法维持现代化作战体系。
星链的昂贵源于其高昂的运行成本。每颗星链卫星的制造成本在25万至50万美元之间,而SpaceX需要不断补充卫星以维持网络覆盖。截至2025年,SpaceX已发射约8000颗星链卫星,预计将扩张到1.2万颗甚至4.2万颗。每次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成本约为6000万美元,即便采用可重复使用火箭,整体成本依然极高。
然而,星链的定价策略并非仅由成本决定。作为全球唯一具备低时延和大规模覆盖的商用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在短期内无可替代。乌克兰的案例证明,星链已成为现代战场的战略资产。美国国防部已与SpaceX签署数亿美元合同,试图将星链整合进美军的全球通信网络。这意味着,星链的商业价格将基于战略价值而非市场规律。
星链的垄断地位使其成为新型地缘政治武器。马斯克曾表示:“如果我关闭星链,乌克兰前线会崩溃。”2025年2月,美国向乌克兰施压签署关键矿产协议,以换取持续军事援助。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星链的“断网”威胁无疑成为外交施压的工具。
星链的全球覆盖和技术优势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也引发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当一个国家或企业掌握关键通信基础设施,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将大幅提升。星链不仅改变了传统通信方式,更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新型武器。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星链的“便宜”是其吸引力所在。在国土铺设光纤和建立基站成本高昂的情况下,租用星链成为替代方案。然而,这种依赖可能使国家被迫接受更高费用或数据主权让步。正如19世纪的“铁路-矿业-银行”捆绑模式,星链可能成为21世纪的通信基础设施霸权。
马斯克的言论不应被视为简单的口水战。今天可以断乌克兰的网,明天断巴西或其他国家的网也并非笑谈。星链的出现,标志着技术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其他国家是否也会被迫接受“星链外交”,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