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11月2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称郑州航空港区)举行推介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推介26个总投资约347.9亿元的重点项目,邀请民间资本共享区域发展机遇。
不久前,340多万人在线围观了2张“太空飞船”船票的直播售卖过程。这场由商业航天公司发起的太空旅行,将于2027年兑现。为短暂逃离地球,每位购票人最终需支付100万元。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中国新闻周刊》,公司成立八年,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首枚火箭,也就是2027年运载飞船的火箭即将于2025年首发。选择提前在淘宝直播间发售,是为了让大众对太空旅游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提前适应的过程。
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获奖。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六成,商业航天领域通信卫星制造商银河航天获奖。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诸多“河南造”亮相。其中,参展的“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系中国国产首款自转旋翼机,备受业界关注。今年前10个月,河南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0%,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倍。
为期六天的航展总参观人数达到近60万,室内展览面积比上一届增加20%,展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嫦娥六号从月背带回的月壤样品、重型运载火箭、“虎鲸”大型隐身无人作战艇、多型无人运输机等纷纷亮相,众多新装备、新技术、新成果首发首秀。与此同时,36型中国空军武器装备成体系展示,歼35-A、歼-15T、直-20J等一批海军装备,携手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为观众送上超过70场的精彩表演。
从传统的人工搬运、配送和管理,到如今的无人仓库、自动分拣、智能配送,卫星物联网数字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7日在珠海闭幕。本届中国航展签订了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吸引近59万人参观。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17日闭幕。航展期间,两款“上海造”运载火箭亮相。其中一款是近期将首飞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这也是其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从1996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中国航展)已经走过28个春秋。从籍籍无名到跻身世界前五,中国航展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中国航展现场,歼-35A、歼-20和苏-57这3款第五代隐身战机“扎堆”亮相,“虎鲸”大型隐身无人作战艇全球首次公开亮相。
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中国“天宫”送去新“包裹”,46台发动机助力此次“送货”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