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2024年12月21日至25日,星邑空间作为“双星”测运控组织实施单位,调集所属的二十余套测控设备对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实施了第二阶段轨道控制,仅用5天时间完成了13次轨道控制,精准高效的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开创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双星”编队绕飞控制新纪元,再攀商业航天空间操控技术新高峰。
12 月 20 日《自然》杂志发表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取回样品的研究成果,此前认为月球磁场在 31 亿年前急剧下降后一直很弱,但此次研究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在 28 亿年前发生了反弹,这是人类首次得到的月背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长达十亿年的空白,为认识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
最近,“澳门科学一号”(以下简称“澳科一号”)卫星科学团队发布了中国首个WM(澳门世界地球磁场模型)实时四维地球磁场系列模型1.0版。“这是‘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科学研究与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将对地球科学研究与地磁导航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12月2日,在海南文昌开幕的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多位航天领域专家介绍,中国的航天企业正在开发多款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这些不同型号的火箭,将在明后年陆续首飞。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展出“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实体模型。“昊龙”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采用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后可无动力自主返回并水平着陆。具备空天往返、可重复使用等特性,通过多次重复使用可降低成本,还拥有独特机翼折叠技术等优势,将与天舟飞船互补构建空间站货物运输体系。目前“昊龙”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全面开展工程研制,未来还将研制系列化飞行器以服务航天工程等多方面需求。
12月1日,2024传感器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大会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集聚全球传感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科研技术负责人等,围绕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展开高端对话。
11月30日,以国家能源集团煤基航天煤油为主动力燃料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作为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力量,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验证了煤基航天煤油与我国新型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适配性能,为我国后续航天重大工程奠定基础。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且服务性能优异,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于去年和今年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工程收官之战,发射五颗导航卫星。其运行精度不断提升,具备全球定位、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等7大功能,服务性能稳定,能满足多样化需求。防灾减灾是北斗典型应用领域之一,它还深度融入多行业领域,在大众消费领域成果丰富。北斗系统工程1994年立项,历经三十年实现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成为我国规模大、覆盖广、性能高且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复杂航天系统,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已被100多个国家使用,未来将在世界卫星导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1月11日中午,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15颗卫星点火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其中有一颗是云遥一号31星,即“复遥号”卫星。“复遥号”卫星由复旦大学与相关高科技企业联合研制。
北京时间11月11日12时03分,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天智二号”C星(即“吉林一号”平台02A03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130 ,总共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