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火箭技术加速突破,但卫星数据利用率不足5%成最大瓶颈,应用端供需错配制约商业航天发展。
北京大航跃迁(Cosmoleap)Leap-1可重复使用火箭通过最终设计评审,将开建样机,采用垂直起降回收技术,入局商业航天赛道。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将于11月中下旬首飞,系国内首款可回收全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有望破解发射成本瓶颈、助力卫星组网。
印度成功完成"加甘扬"载人飞船降落伞测试,验证系统在极端条件下可靠工作,为2027年载人太空飞行奠定基础。
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11月11日在海南成功转运至发射区,该升级版火箭通过模块化组合与新材料应用显著提升了运载能力。
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推迟后,工程团队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评估飞船安全,各系统有序开展测试演练,目前空间站状态正常,两乘组正共同开展在轨实验。
中国在西北沙漠新建两个火箭回收场,同时在南海部署多艘回收船,2025年将迎来四个可重复使用火箭回收设施集中启用。
11月10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13项措施促进民间投资,明确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支持民企牵头重大技术攻关。
11月1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成功发射13组低轨卫星,提升高温适应性与发射精度,实现长征系列第607次发射。
11月6日,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开幕,聚焦北斗服务与产业新质发展,14位院士及近万名业内人士参会,同期举办博览会与40场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