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员Tim Sheehy(蒙大拿州共和党人)近日宣布成立跨党派"金穹核心小组",旨在推进美国历史上最具野心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该计划预计耗资数万亿美元,将整合天基传感器、定向能武器和新型拦截系统,构建覆盖全美的多层防御网络。
项目命名源自以色列铁穹系统,但规模和技术复杂度呈几何级增长。Sheehy强调:"保护相当于以色列170倍面积的美国本土,需要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我们面临的是与曼哈顿计划同等量级的工程挑战。"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战略力量小组主席Deb Fischer指出,现有陆基拦截系统仅能应对传统弹道导弹威胁。随着中俄研发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轨道打击系统逐步部署,美国需在2025财年投入250亿美元启动天基拦截系统研发。
国防情报局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美国面临的导弹威胁将呈现三大特征:攻击路径多样化(包含极地轨道和南极弹道)、速度谱系扩展(5-20马赫),以及打击精度提升至米级。前北方司令部司令万赫克警告:"现有防御体系对新型威胁的拦截成功率不足30%。"
核心小组将重点解决三大技术瓶颈:天基红外传感网络的全天候追踪能力、定向能武器的功率小型化,以及跨军种数据链的实时融合。Fischer参议员特别强调3.1-3.45GHz频谱资源对空间传感器至关重要,反对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商用频段拍卖计划。
项目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来自国防采购体系。Sheehy指出:"现有采购周期平均需要7.5年,而对手的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18个月。我们必须建立快速通道机制,允许原型系统在实战环境中迭代升级。"
最新情报显示,中俄正在测试结合人工智能的导弹集群技术,单次齐射数量可达300枚以上。印度军方报告称,其边境地区遭遇的无人机群攻击中,87%突破现有防空网络。这些案例加剧了美国对现有防御体系有效性的担忧。
尽管面临技术和财政双重挑战,核心小组仍计划在2024年底前完成系统架构设计,目标在2035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该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将成为检验美国国防创新体系转型的关键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