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iragenews 7月2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发的“动态目标锁定”技术近期完成首次飞行测试,该技术借助人工智能让卫星实现自主决策观测,可显著提升数据可用性并拓展观测能力。
这项耗时十余年开发的技术,能使卫星提前 300 英里(约 500 公里)探测轨道路径,通过星载 AI 在 60-90 秒内分析前瞻图像,自主识别云层并调整观测策略 —— 仅对晴空区域成像以规避无效数据,解决了传统光学卫星约三分之二时间被云层遮挡的问题。测试在 CogniSAT-6 立方体卫星上完成,卫星通过调整角度实现前瞻探测,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项目首席研究员表示,该技术旨在让卫星像人类一样 “理解” 数据并响应,未来将拓展至主动追踪风暴、野火等短期现象。团队已为不同场景开发专用算法,下一步计划测试对热异常、极端天气的识别能力。
其应用前景广泛,不仅可优化地球观测,还可能用于太阳系探测。未来甚至可实现多星协同,通过卫星间数据共享构建观测网络,为罕见自然现象研究提供突破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