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并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已实现汽车直连卫星功能,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区域可通过天通卫星进行通话和短信传输。

天通卫星作为高轨通信卫星,由3颗组网实现中国全境及东南亚地区覆盖。自2023年9月起,中国电信已开通手机、汽车等直连卫星业务,用户规模近300万。数据显示,今年7月天通卫星月通话分钟数突破百万分钟,已推出35款直连卫星手机机型,累计出货量超2300万台。

卫星通信主要应用于大众户外应急通信和防汛救灾保障。随着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许可,中国移动相关业务许可近期也将落地,直连卫星业务将扩展至更广用户群,未来有望拓展数据服务。专家表示,卫星通信将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无人机等领域。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计划发射上万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服务。今年7-8月通过6次火箭发射将47颗低轨互联网卫星部署入轨,刷新国内高密度组网纪录。卫星制造端已形成100公斤至2000公斤级完整链条,中型卫星年产能力达100-150颗,研制周期缩短80%。

火箭发射能力同步提升,长征八号甲火箭采用产品化设计实现助推器与芯一级模块统型,今年2月首飞后即实施高密度发射。预计到明年春节前还有5次发射任务,未来将按每半个月一发的节奏部署,满足低轨卫星组网需求。

面对上万颗卫星组网需求,多款新型火箭进入冲刺阶段。天龙三号火箭完成静态点火试验,其一级配置9台液氧煤油发动机,总推力超800吨,计划年内首飞。朱雀三号、力箭二号、长征十二甲等可重复使用火箭也有望年内首飞。国产22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蓝焱"已完成30余次点火试验。

业内预测,2025年底至2026年多款可回收火箭将实施首飞,若成功转入商业阶段,当前"卫星等火箭"的运力瓶颈有望在2026年后明显缓解。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发将推动商业航天运载能力实现阶跃式提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