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美国航天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SpaceX凭借猎鹰9号的可回收技术横扫全球发射市场,而曾被誉为“SpaceX挑战者”的Firefly Space Systems却因融资断裂进入破产清算。当乌克兰裔企业家Max Polyakov通过旗下Noosphere Ventures以3000万美元收购Firefly残余资产时,这个诞生于加州车库的创业团队仅剩下37名工程师和半成品火箭发动机。
然而,航天、军工、政治永远不分家——即便Max Polyakov在2020年底已主动退出萤火虫的董事会和日常运营管理,并在2021年5月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时出售了部分股份,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2021年11月下旬仍正式致信Max Polyakov,要求其出售通过NoosphereVentures持有的萤火虫航空约50%的股份,这一干预直接导致了萤火虫航空在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的火箭发射活动被暂停。面对CFIUS的压力,Max Polyakov同意出售股份。
Max Polyakov的退出,客观上反而为萤火虫航空扫清了与美国政府及军方合作的障碍。之后,萤火虫获得了包括NASA和美国国防部在内的多个政府合同,并在2025年3月成功实现了民营登月任务,随后于2025年成功上市。
历史的尘埃,有的时候会是一座大山压倒一切,有的时候又会是一座天梯扶摇直上。Firefly Aerospace显然是后者——谁也没料到,七年后重组更名的Firefly Aerospace会成为NASA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核心供应商,并且成功提交IPO申请完成上市。
Firefly Aerospace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也是航天行业最新的退出尝试。这种方式与几年前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的浪潮(如Rocket Lab)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这类公司(如Astra)此后陷入困境,其中一些公司再次私有化或破产。Firefly成为了今年第三家上市的航天公司,此前两家公司分别是2月份的Karman Spaceand Defense和6月份的Voyager Technologies。Karman Spaceand Defense是一家导弹和防御公司,同时也提供运载火箭的零部件;该公司于2月上市,融资超过5亿美元。Voyager Technologies 于6月11日上市,融资3.83亿美元,用于帮助该公司开发Starlab商业空间站以及Golden Dome导弹防御系统;Voyager 股票在IPO时发行价为31美元,融资将用于帮助该公司开发Starlab商业空间站以及Golden Dome导弹防御系统。
Firefly Aerospace在2025年8月7日正式登录纳斯达克,首日股价表现优秀,股价最高点冲击到了73.80美元/股。随后,股价进入调整——经过上市后三个多周的市场洗礼,Firefly Aerospace的股价维持在45美元/股左右(与IPO价格相差无异),市值维持在65亿美元左右。
本文着重分享一下Firefly Aerospace的核心产品、财务情况,连同一起聊聊国内外商业航天资本运作的看法。
Alpha火箭采用独特的技术组合,旨在确保高性能和高效率、低成本:主要火箭结构和推进剂储箱均采用独特的轻质、刚性和隔热碳复合材料技术,确保更多可用质量用于任务有效载荷;Alpha火箭采用了分接循环发动机技术,该技术比传统系统更高效,并且由于采用比传统火箭发动机更少的部件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Firefly Aerospace也利用这项专有技术自主开发了所有火箭发动机。
Alpha火箭拥有五台发动机:4台第一级“掠夺者”发动机和1台第二级“闪电”发动机。
除了成功、专注和响应迅速的发射记录外,Alpha火箭还旨在支持高超音速有效载荷的测试,为高超音速威慑、侦察和未来国家安全需求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
Alpha的发射台在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后续Firefly Aerospace计划将Alpha火箭发射场扩展到弗吉尼亚州瓦洛普斯和瑞典埃斯兰奇,以支持更多任务、客户和更高的发射节奏。其中,在建的瑞典发射台旨在将Alpha火箭的生产和运营扩展到战略性国际地点,服务于欧洲、英国、日本、韩国、中东和澳大利亚地区。
Alpha火箭已进行了六次发射,虽然成功率一般,但是受益于VICTUS NOX的成功,Firefly Aerospace为Alpha火箭赢得了更多响应式发射合同,包括VICTUSSOL和VICTUS HAZE任务——截至2025年3月公司已签订了30多次发射计划。
同时,Alpha平台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平台,可为国防部和其他联邦机构提供高超音速飞行测试能力(类似与Rocket Lab的HASTE项目)。Alpha平台已签约用于国防部多军种先进能力高超音速试验台MACH-TB,用于将有效载荷运载并部署到高超音速轨道,这是国家安全客户在开发下一代武器系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测试步骤。Alpha平台使Firefly Aerospace能够提供经济高效的高超音速测试能力,这也为Firefly Aerospace赢得了不少国防订单。
Firefly Aerospace的航天器解决方案——Blue Ghost和Elytra产品。
Blue Ghost和Elytra可以理解为采用了高性能火箭发动机技术的高度机动航天器,这两条航天器产品线利用了包括飞行软件、推进器、电池、航空电子设备和复合结构在内的通用技术。Firefly Aerospace的航天器灵活多变,可以单独发射,也可以同时发射,以执行着陆器和在轨任务。
2025年3月2日,Firefly Aerospace凭借Blue Ghost任务,成为首家成功登陆月球并开展业务的私营公司。这一成就标志着自50多年前的阿波罗时代以来,美国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表面。在历史上,只有五个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实现过月球软着陆。
Blue Ghost 1号任务搭载10个NASA有效载荷前往月球,合同总价值达1.021亿美元,并在月球表面停留了14天,并在月夜完成了NASA的全部任务,成功达成了任务预期。Blue Ghost着陆器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使Firefly Aerospace能够快速推进更多月球任务以及未来的星际探险。
Firefly Aerospace表示,Elytra将直接支持2026年的Blue Ghost的2号任务(最近Firefly Aerospace公布了部分Blue Ghost的2号任务的一些细节,详见本文后续进展情况中的相关说明),提供来自月球轨道的数据中继服务。
同时,Elytra还将支持美国国防部(DoD)和国防创新部门(DIU)的快速响应式在轨任务,并按需执行多项交会近接操作和空间领域感知操作。此外,Firefly Aerospace预计最早将于2026年通过Elytra提供名为Ocula的月球成像服务。
Firefly Aerospace表示,Elytra将直接支持2026年的Blue Ghost的2号任务(最近Firefly Aerospace公布了部分Blue Ghost的2号任务的一些细节,详见本文后续进展情况中的相关说明),提供来自月球轨道的数据中继服务。
同时,Elytra还将支持美国国防部(DoD)和国防创新部门(DIU)的快速响应式在轨任务,并按需执行多项交会近接操作和空间领域感知操作。此外,Firefly Aerospace预计最早将于2026年通过Elytra提供名为Ocula的月球成像服务。
Firefly Aerospace上市公司报告称,2024年营收为6080万美元,高于2023年的5520万美元。2024年净亏损为2.311亿美元,而2023年为1.355亿美元。
具体数据如下:
库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769亿美元
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5580万美元
发射合同和航天器订单积压金额达1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59亿美元
Firefly Aerospace近期的收入集中在其航天器解决方案业务上,该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带来了约5080万美元的收入(这主要得益于Firefly Aerospace的“Blue Ghost 1号”着陆器于3月份成功着陆,解锁了里程碑付款),而发射服务在同一时期仅带来了500万美元的收入。
但也并非全是好消息。Firefly Aerospace得负债压力还是挺大的——约1.736亿美元。此次IPO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减少负债敞口。Firefly Aerospace报告同时指出,其库存现金足以满足未来一年的流动性需求。
Firefly Aerospace的盈利能力也因高昂的运营成本而承受压力。Firefly Aerospace在2025年前三个月的净亏损为6010万美元,而且亏损似乎呈上升趋势。2023年,亏损总额为1.355亿美元,而2024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2.311亿美元。
Firefly Aerospace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发射频率和扩大收入基础来降低成本。该公司的目标是利用通用投入来开发技术,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提高发射频率将有助于公司实现长期盈利。与此同时,Firefly Aerospace的招股说明书及后续文件中还列出了其未来的增长计划。
截至2025年9月14日,Firefly Aerospace的股价为43.75美元/股。
该公司于2025年8月7日以每股45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场情绪高涨,股价一度冲高至73.8美元,收盘报60.35美元,公司市值也一度逼近85亿美元。然而,这种热烈情绪并未能长期维持,股价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便出现显著回调。
到2025年8月15日,其股价已回落至47.197美元附近,总市值也降至约69亿美元。根据2025年9月14日的股市数据,其股价为43.75美元/股,总市值约62.8亿美元左右。
如同Rocket Lab上市以后的股价一样,Firefly Aerospace股价也经历了上市初期的火爆冲高,随后逐步回落并进入震荡调整阶段。Firefly Aerospace的股价从上市初期的显著冲高到后续的回落,反映了市场在对其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表示认可及对高情绪价值的航天股稀缺标的关注的同时,也对其短期内难以避免的巨额亏损、火箭发射任务固有的技术风险以及实现盈利仍需时日的现状抱有疑虑。根据雅虎财经报告显示,高盛给予其“中性”评级,目标价54美元/股,也提到了投资者可能希望等待其下一次发射任务的结果再做出更明确的投资判断。
Firefly Aerospace宣布其Blue Ghost Mission 2任务取得重要进展。该任务旨在登陆月球背面,发射规模较前代更大。位于德克萨斯火箭基地的团队已完成约6.7米(22英尺)高的Blue Ghost Mission 2着陆器与Elytra Dark轨道器结构测试模型的建造与适配检查工作。下一步将针对这些模型展开一系列结构负载测试。
Blue Ghost M2着陆器登月后,Elytra将持续提供中继通信与射频校准服务,着陆器任务结束后,Elytra仍将在轨运行逾五年,自主传回月表影像数据。Elytra搭载的相机系统在50公里轨道高度可实现最高0.2米分辨率,分辨率超越LRO。其紫外与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可监测地月空间目标、解析月表细节,并探测指示氦-3存在的钛铁矿分布。鉴于Alpha火箭Flight 6发射失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按照惯例进行了审查。2025年8月底,Firefly Aerospace已经获得了FAA的批准,在2025年4月29日发生Flight 6飞行事故后恢复Alpha火箭发射。
该公司与FAA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并同时组建了一个由多个政府机构、客户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独立审查委员会。调查结果证实,萤火虫的飞行安全系统在所有飞行阶段均运行正常。两级阿尔法火箭均安全降落在太平洋,此次发射未对公共安全构成任何风险。
Alpha火箭Flight 6飞行器升空,并通过级间分离正常上升。Alpha火箭的第一级在级间分离后几毫秒内发生破裂。压力波冲击Alpha火箭的第二级,导致发动机喷嘴延伸部分失效,并大幅降低了第二级推力。第二级成功恢复姿态控制,并继续上升至320公里高度,直至推进剂耗尽。火箭距离达到轨道速度仅差三秒,距离目标有效载荷部署轨道仅差五秒。地面视频、机载遥测、飞行后实证测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证实,羽流诱导流动分离产生的过热是此次事故最可能的根本原因。Alpha火箭Flight 6飞行任务的迎角比以往任务更大。羽流诱导流动分离加剧了背风面的热量,降低了结构裕度,导致助推器因级间分离引起的载荷而破裂。
Firefly Aerospace公布的归零方案是:增加第一阶段的热防护系统厚度,并在飞行的关键阶段减小迎角。Firefly Aerospace在获得FAA批准恢复飞行并实施纠正措施后,目前正在确定Alpha Flight 7的下一个可用发射窗口。
Firefly Aerospace已与北海道航天港(HOSPO)运营方SPACE COTAN签署了MOU,双方将就Alpha火箭从HOSPO发射的可行性展开研究。
根据备忘录,SPACE COTAN将启动三方面工作:定义发射场运营方案、评估系统需求、研究Alpha火箭从HOSPO发射的许可与监管要求。HOSPO位于日本大树町,东向与南向毗邻开阔海域,陆域空间充足便于发射场快速扩建。其亚轨道发射场"0号发射工位"(Launch Complex 0)已投入使用,新建的轨道发射场"1号发射工位"(Launch Complex 1)正在建设中。
Firefly Aerospace的历史亏损显而易见,且预计未来将继续产生净亏损。该公司的业务需要巨额前期投资,其实现盈利的能力取决于能否产生运营现金流、获得额外资金来源并控制开支。如果收入增长无法抵消运营费用的增长,该公司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截至2025年3月31日,Firefly持有约1.736亿美元的债务。尽管计划用IPO收益偿还部分债务,但其仍将面临显著的偿债压力。大量的现金流将用于偿还债务本息,而非用于再投资或业务扩张,这限制了其财务灵活性。
发射失败与延迟
小编一直有个观点,在所有火箭发射中,可靠性是高于任何结果的,低成本、大运力在可靠性前都不是那么重要。而发射活动复杂且风险极高,任何发射失败、严重延迟或航天器未能进入预定轨道,都可能导致价值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损失——有效载荷损失、收入确认延迟、保险费用飙升,并严重损害客户信心及未来获取合同的能力。
严酷的太空环境
其产品在太空中面临独特且难以预测的风险,包括极端太空天气(如太阳耀斑)、与无法追踪的太空碎片碰撞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任务完全失败。
新产品开发风险
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新型Eclipse火箭能否成功,高度依赖于合作伙伴的表现及其自身资源的投入。按照国外航天企业——特别是运载火箭鸽鸽鸽的惯例,任何开发延迟或失败都将影响其增长预期。
1.从Firefly Aerospace看中美商业航天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资本环境
中美商业航天企业虽然都致力于降低太空进入成本,但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国私营航天企业更多依靠市场化融资和政府采购双轮驱动。Firefly Aerospace获得NASA1.77亿美元合同,其11亿美元订单储备中绝大部分来自NASA和美国军方。这种模式既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又验证了其技术可靠性。
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则更多地依赖政府背景投资和产业政策支持。这种模式在早期技术积累阶段效率较高,但在市场化程度和创新灵活性方面面临挑战。
在资本环境方面,美国拥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公开市场,为航天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Firefly Aerospace能够在破产后重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乌克兰企业家Max Polyakov的收购和追加投资——虽然这突破航天投融资体系中的“幂律定律”,但这又体现了美式lucky的投资艺术性。
中国商业航天的资本支持则更多地依靠政府产业基金和少数风险投资,公开市场退出渠道相对有限。近期,蓝箭、中科宇航、微纳星空都“官宣”了启动上市辅导工作,科创板的设立(特别是第五套标准)为航天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偿还债务与供应链拓展的平衡艺术
Firefly Aerospace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其信贷协议下的未偿还借款,支付某些系列优先股的应计未付股息,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航天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Firefly Aerospace的财务数据也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2024年营收6080万美元,净亏损却高达2.311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Firefly Aerospace自由现金流仍为-9650万美元,突显了偿还债务的紧迫性。
但是Firefly Aerospace真的要考虑一下上市的目的,缓解债务压力后的资本市场募资到底要用到什么地方。小编一直觉得,Rocket Lab上市后采取的积极供应链整合策略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Rocket Lab在2021上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供应链收购业务,拓展其自身业务领域的同时,也保证了其自身的供应链安全。
2021年10月,以约4000万美元收购航天软件与任务模拟公司Advanced Solutions,强化了飞行软件和任务测试能力。
2021年11月,以4200万美元收购航天器分离系统供应商Planetary Systems Corporation,增强了航天器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2022年1月以8000万美元现金收购太空太阳能供应商SolAero Holdings,显著提升了其在航天器能源系统和复合结构领域的产能与技术储备。
2025年4月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激光通信技术领先企业Mynaric,旨在将其先进的光通信终端整合入自身航天器产品线。
2025年5月,又宣布以2.75亿美元的协议收购电光学&红外有效载荷专业公司Geost,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高价值卫星有效载荷领域。这种策略使Rocket Lab不仅是一家发射服务商,更成为航天产业链的重要供应商。
现阶段的Firefly Aerospace似乎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而非大规模并购扩张。它与Northrop Grumman合作开发更大型的Eclipse火箭,推进“Elytra”卫星产品线,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发射场网络。这种差异可能源自两家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Rocket Lab通过收购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构建生态系统,Firefly则可能需要先证明自身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智者走过的路,肯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毕竟Rocket Lab的股价和市值还是站在了Firefly Aerospace前列。
3.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商业航天的双重挑战
一直以来,商业航天企业面临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的双重挑战。现阶段看,国外商业航天公司中,SpaceX已经搭建了以starlink为核心的生态模式,Rocket Lab也在努力搭建自身发射任务与核心载荷平台的双螺旋发展生态。
资本市场不仅看重短期盈利能力,更重视技术壁垒和生态位价值。
Firefly Aerospace凭借Blue Ghost月球着陆器成功软着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将探测器稳定送上月球的民营企业。这一技术里程碑为其赢得了市场信任和大量订单。
在生态构建方面,Firefly Aerospace不再只做火箭发射,而是构建从火箭、轨道到月球着陆器的完整任务系统,而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使其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类似路径,部分企业已从单一发射服务向星座运营、卫星应用等领域扩展,第一梯队的商业火箭公司和重要载荷公司好消息频出。但整体来看,在深空探测、月球任务等高端价值环节,仍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差距。
4.耐心资本的高附加值:航天投资需要长期视野
航天工业的长周期特性要求资本具有异常耐心的长期视野。Firefly Aerospace从2014年成立到2025年上市,经历了11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破产重组和技术挫折。市场投资者需要理解航天企业的业务特性和财务表现:早期必然持续“烧钱”,收入增长与盈利并不同步,重大的技术风险和政治风险。相比于前几年SPAC上市潮的狂热,当前市场对航天企业的估值更为理性。Firefly Aerospace的IPO定价超出预期,但上市后股价经历调整,反映了市场在热情与理性之间的平衡。
对于中国商业航天而言,对比国外的商业航天公司,我们自己的商业航天公司其实都走的不慢,甚至跑的很快。但是,仍旧需要发展更多具有耐心和专业能力的资本,能够陪伴企业度过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漫长周期。
5.传统IPO与SPAC:国外航天企业上市路径的选择
Firefly Aerospace选择传统IPO而非SPAC方式上市,反映了国外航天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航天企业的成熟。与传统IPO相比,SPAC上市方式在前几年备受青睐,但其后续表现不佳让投资者更加谨慎。传统IPO流程更为严格,需要经过监管机构的详细审查和充分的信息披露,这有助于筛选出真正具备实力的企业。
Firefly Aerospace也通过这一过程,现阶段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对于航天这类技术复杂、风险较高的行业,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审核实际上是一种增信机制,它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技术能力、市场前景和风险因素。
这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商业航天这类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企业,需要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共同探索。
6.全球化与本土化:航天产业的地缘政治格局
Firefly Aerospace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航天产业的地缘政治特性,早期因乌克兰裔投资者的背景,曾遇到与美国政府合作的障碍。直到控制权重回美国本土资本后,才扫清了与NASA、军方合作的障碍。同时,Firefly Aerospace积极推动全球化布局,与瑞典太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从瑞典的Esrange太空中心发射其Alpha火箭,还计划在日本北海道建设发射场地。
这种“本土优势、全球市场”的策略值得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借鉴。一方面需要深耕本土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有全球化视野,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近期,我国在载荷发射过程中有了很多的国际合作交流,例如在2025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将巴基斯坦PRSC-EO1光学遥感卫星顺利入轨;星河动力航天与德国FEM-Composites公司、马来西亚Distant Blue航天公司签署发射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期待后续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合作交流和国际订单支持。
Firefly Aerospace的上市给商业航天产业带来了信心,证明即使经历破产重组的企业,也能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定位实现重生。资本市场正在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评估航天企业的价值,关注点从故事转向订单,从概念转向技术验证。注重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的平衡,选择合适的资本路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条路注定漫长而艰难,但正如Firefly Aerospace所证明的那样,太空探索的回报同样巨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