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上,多位商业航天企业代表探讨产业与资本融合路径,聚焦卫星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及未来十年低成本和业务融合趋势。
金融监管总局称已在商业航天等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试点,正研策推动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 。
新西兰黎明航空航天公司开始接受无人亚轨道航天飞机订单,可载6公斤载荷,预计2027年交付,采用商业航空运营模式。
中商基金窦明明指出国内商业航天存在与SpaceX差距大、产业链割裂等问题,建议关注太空数据资产,加强政企及国际合作。
深蓝航天霍亮称"星云一号"今年首飞验证体系,后续型号计划2025-2027年推进,并呼吁完善回收设施建设及安全认证体系。
酒泉东风商业航天试验区新建多个商业火箭发射工位,支持至少5型新火箭,多家企业计划下半年首飞。
刘玉璋在WGDC2025论坛指出,中国商业航天进入高速发展期,近十年火箭企业融资超195亿元,未来五年将发射7791颗卫星,"十五五"将完善政策体系并推动技术突破。
欧空局拟向成员国申请资金,开发高时间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系统,以满足安全防御需求,协调欧盟推进相关计划。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京开幕,聚焦时空智能与AI等技术融合,李德仁等专家共议产业趋势与应用前景。
天回航天自主研发的“巧龙一号”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200秒长程试车,验证可靠性并掌握关键技术,为批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