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可赋能万物互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两院院士李德仁以《时空智能与智慧城市》为题作主旨报告。此前,他在湖北“荆楚科普大讲堂”上向400名干部阐述了时空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已退休的李德仁仍活跃在科研前沿,坚守科技报国初心。从42岁赴德留学到学成归国,近60年来他始终投身测绘遥感事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带领团队突破卫星遥感核心技术:攻克高精度定位难题,使国产卫星定位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创立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解决测量学界百年难题;研制自主可控的测绘遥感装备,推动我国从传统测绘向信息化变革。
2010年,李德仁作为高分专项副总师参与设计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经过十年攻关,实现遥感卫星系统自主可控,将卫星分辨率提升至民用0.5米,信息服务时间缩短至8分钟,建成通导遥一体化智能卫星系统,使中国遥感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是李德仁的座右铭。2024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85岁的他宣布新目标:2030年前建成由250多颗卫星组成的“东方慧眼”星座,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的智能遥感。他提出时空智能学新概念,致力于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的智能服务系统,并推动形成万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链。
李德仁将800万元奖金全额捐予武汉大学,延续他和夫人长期捐资助学的传统。作为教师,他主讲被誉为“最奢侈基础课”的《测绘学概论》,27年来联合多位院士为新生授课。他培养的百余名博士中诞生两位院士,助力武汉大学遥感学科多年蝉联全球第一。
光荣在党40年,李德仁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科学不止”的信念。他始终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结合,以战略视野推动中国测绘事业发展,书写着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