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中,市场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中国凭借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显著优势。“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市场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五年来,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今年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该发射场第五次成功发射,此前更实现五天两连发,标志着常态化发射能力已形成。这一进展吸引了众多商业航天企业进驻文昌。距发射场不足3公里处,一家民营航天企业的新火箭总装工厂已初具规模,将于下月投入使用。
2021年,国家出台《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赋予海南自贸港开放商业航天的政策。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正是为满足未来密集发射需求而兴建。星际荣耀公司作为首家落户文昌航天城的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当地政府全方位支持。2025年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商业航天领域准入限制,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加入赛道。截至今年上半年,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覆盖火箭链、卫星链等八大方向。持续放宽的准入门槛与优化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信心的源泉。
商业航天领域是中国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逐步建立。经4次修订,清单事项从2018年版151项压减至2025年版106项,压缩比例约30%。准入放宽带来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同步缩减至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农业、服务业开放扩大,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试点。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投资达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时期总额。
营商环境优化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在贵阳市政府服务大厅,药店负责人吴艳通过“贵人智办”AI助手,仅用6分钟即完成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无需取号排队。各地推行的“一网通办”平台,将分散在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的企业开办事项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材料一次采集,大幅提升效率。贵阳某眼镜店通过视频连线,由政务人员远程核查门店环境与设备,完成医疗器械许可现场勘验。这些变革不仅体现流程简化与技术进步,更标志着市场壁垒的破除与要素流通的深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政务服务已从部门审批视角转向企业需求视角,推动跨部门流程优化协同。部分地区已建立跨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机制,促进信息跨区域流动,有效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五统一、一开放”要求:“五统一”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一开放”指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四五”期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数据要素流通成为关键支撑,在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去年,浙江杭州某客运企业在江苏徐州购置二手客车后,因跨省政策差异导致转籍受阻。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两地联合审批、材料互认,四天内解决问题。此类个案推动多地探索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异地同标”。长三角三省一市发布《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实现170余项高频服务跨省通办;粤港澳大湾区推出244项“湾区标准”,发放155张“湾区认证”证书。区域一体化战略为改革提供支撑,区域市场制度统一经验将逐步推广全国,辐射带动大市场建设。
破除地方保护、垄断及不正当竞争等隐形壁垒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点。“十四五”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外卖平台“内卷式”补贴竞争约谈三家企业,要求规范促销、理性竞争。全国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纠治封闭“小市场”行为;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推动线上线下市场竞争生态持续优化。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深化全球融合、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础。公平透明规范的国内大市场,正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汇聚。展望未来,在纵深推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健全的法治环境、有力的执法机制、有效的政策体系与高效的服务体系,将使中外企业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红利,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信心,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