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凌星通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启迪之星创投独家投资,资金将用于批产卫星研制与元器件采购,半年内累计融资数千万元。
甲烷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5倍以上,农业和化石燃料是主要排放源。高光谱卫星技术能精准识别点源排放,助力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美国太空部队计划2026年停止第三批传输层卫星资金,但推进跟踪层地面系统开发以应对先进导弹,合同授予通用动力公司。参议院建议扭转此决定并增加拨款。
“女娲星座”在防汛中成效显著,12颗在轨卫星具全天时等优势,构建一体化监测体系,助力多地区灾情监测与决策。
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密集发射期,25天完成9次发射,但可回收火箭技术仍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突破点。
SpinLaunch为低轨星座Meridian Space筹集3000万美元,康斯伯格投资1200万。子公司将建280颗卫星,聘拉多维兹任CEO。完成天线测试,目标2026年实现客户连接。
俄发射生物卫星,携小鼠果蝇等样本,入高辐射轨道,研究30天,为载人飞行打基础。
中国21天5次发射卫星,加速部署星网以应对国际电联时间节点,计划2034年完成1.3万颗卫星入轨。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招标2025年火箭发射服务,总预算13.36亿,包一两次失败,包二有中标候选人,支持千帆星座部署。
第三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19日举行,主题聚焦卫星发展新机遇与航天合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佳木斯获评北斗试点城市。